症状:
稻曲病多发生于水稻收成好发年份,群众认为是丰年征兆,故俗名“丰产果”。近几年随二系杂交稻的推广应用,稻曲病发生越来越严重。通常在中稻和晚稻田发生,以优质稻、杂交稻发生较为普遍。危害谷粒,每穗上有病谷1-5粒,严重时,可达20-30粒。一般年份对水稻影响不大,在大发生年份造成一定损失,特别是在山区的中稻和中稻和晚稻受害较严重。开始时在病粒内形成菌丝快,以后逐渐增大,使内、外颖壳涨开,露出淡黄绿色的块状物(孢子座),孢子座又渐膨大,包裹全颖,呈墨绿色,后膜破裂散出墨绿色粉末。
发病规律:
病菌的菌核在土壤中及厚垣孢子在病粒上越冬。次年7-8月间开始生出头状子座,上生子囊壳,产生子囊孢子。厚垣孢子萌发产生分生孢子。两种孢子均借气流传播,侵害花器及幼颖;水稻生长后期嫩绿,扬花期遇多雨,高温及偏施氮肥,发病重。
防治方法:
1、选用抗病品种;
2、化学防治:在破口前7-10天、齐穗期各施一次药。
药剂种类:30% 护童 微乳剂(30%丙环唑+苯醚甲环唑)20-30毫升/亩;
25% 力护 乳油(25%丙环唑) 20-30毫升/亩
43% 戊唑醇 悬浮剂 20毫升/亩
兑水30-45公斤喷雾。如果加速捷15毫升/亩,可减少喷水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