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

企业新闻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媒体中心 > 企业新闻

【寻找榜样第三十九站:山东泰安】坚守一线的“张主任”——张振国

作者:    |     来源:    |     发布时间:2015-06-08     |     切换:简体 繁體    |     字号:[        ]

坚守一线的“张主任”


个人简介:张振国,1981年生,2005年毕业于莱阳农学院(现青岛农业大学),同年进入山东中农联合泰安厂。10年来,张振国从环氧(哒螨灵)车间的操作工干起,扎实工作、奋发进取,一步步成长为优秀的生产管理干部。如今,已经是泰安厂副总经理的张振国,仍然坚守在生产一线,兼任二氯五氯甲基吡啶(二氯)车间主任,与车间217名工人兄弟一起探寻精益生产的核心要义。

5月17日,寻找“中农榜样”活动采访组在山东泰安厂见到了张振国,高高瘦瘦,厚厚的眼镜片下闪着一双灵动的大眼睛,一副纯粹的书生气质,很难让人把他和10年前的操作工(同时也是搬运工)张振国联系在一起。与我们对话,他一开口便说:“不要叫我张总,我最喜欢‘张主任’。”他那种诙谐的语气,很让我们忍俊不禁。从2007年挑起车间主任的担子,他至今没有放下,在这个岗位上,他奉献了青春年华,创造了骄人业绩,“张主任”对他来说,也许已经成了生命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。就二氯车间的生产控制室里,我们和他一起回顾了这10年的奋斗历程。

2005年7月,张振国大学毕业,来到了山东联合,被安排到环氧车间,成了生产一线的普通工人,在最普通的岗位,干着最普通的工作,拉大桶、投料、开关阀门、控制温度、填写各种操作记录,在生产一线兢兢业业埋头苦干。2006年1月,他调至二氯车间,仍是操作岗位,仍然每天和设备、阀门和管道打交道,但是他耐得住寂寞,把设备当朋友,精心呵护它们。2006年4月,他获得了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职务——班长。

2007年初,张振国根据工作需要自我加压,常常一个人在实验室忙碌十多个小时,做吡虫啉原药合成实验,从滴加、保温、中控、后续处理、原药质量、收率分析等等,经过一百多次实验,收集了大量的数据,为吡虫啉项目的上马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。同年5月,张振国被调至吡虫啉项目部,主持车间设备安装,通过他的努力,吡虫啉生产线在最短时间内投入生产,抓住了市场机遇,为公司创造了可观的效益。从这时起,车间主任这个头衔就开始伴随着他。

2011年11 月,他又被调至二氯车间,他和车间工人兄弟一道精研技术、改进生产流程,使二氯产能提升了50%,各种原材料消耗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,后来又创造了二氯车间平稳生产的最长纪录——22个月。

2013年10月设备检修期间,他主持二步裂解尾气系统改造工作,在提质降耗方面又取得了新成绩:一是使双环戊二烯的消耗达到国内同行业最低值;二是减少废水排放,卤水消耗由以前的1600KG降低到现在的150KG,不仅节约了原料成本,也相应减少了废水处理成本;三是与天津大学合作研发二氯精馏高塔装置,大幅提升产品品质。2014年8月,张振国再次主持改进了二氯生产工艺,用固光代替三氯氧磷作为二氯粗品原料,减少了废水排放。

10年风雨兼程、10年拼搏奋进,张振国在不同的岗位、不同的职务上,表现出了相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。用他自己的话说:“我是中农一块砖,哪里需要哪里搬”,“为了事业更美好,每天进步一点点。” 张振国更多故事详情请关注中农集团公司网站寻找“中农榜样”专题报道。

  • 上一篇:已经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荆门市召开“立收谷”油菜催枯现场会
  •